2025工業余熱回收利用及工業熱泵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濟南成功召開

——破解工業余熱利用瓶頸 共繪低碳轉型路線圖
2025年3月4日,由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能源與生態環保分會、中科基業低碳技術中心、BIO CHINA生物發酵展組委會、中科基業(蘇州)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工業余熱回收利用及工業熱泵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濟南黃河會展中心圓滿落幕。
本次論壇匯聚產學研用的國內工業節能領域權威專家、科研機構及重點企業代表200余人,圍繞“工業余熱回收利用及工業熱泵技術創新發展”展開多維探討,解讀工業節能降碳的政策導向與目標路徑;分享工業余熱回收、工業熱泵、相變儲熱、微電網技術等前沿領域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探討鋼鐵、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的余熱利用經驗,以及財稅政策對綠色轉型的支撐作用;分析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下,工業節能技術的機遇與挑戰。
技術升級驅動能效革命
“利用不同的余熱回收技術回收不同溫度品位的余熱資源對降低企業能耗,實現我國節能減排、環保發展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清潔能源應用分會會長陳講運在開幕主持中表示,我國工業領域每年排放的余熱約占能源消耗總量的15%-67%,可回收率達60%,計算得可回收的利用的余熱資源約占能源消耗總量的10%-40%。根據估算,2023年我國可回收余熱總資源超過13 億噸標準煤,余熱鍋爐產量為 6.61萬噸蒸汽。
政策機制破解應用困局
行業相關專家指出,當前技術推廣的主要障礙在于技術水平限制、投入產出不匹配、利用效率低等因素,企業低溫余熱資源利用率普遍較低,低溫余熱資源浪費嚴重。工業低溫余熱利用涉及用能企業、設備生產商、節能服務公司和金融機構等,推進任務艱巨。國家發改委在《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中進一步細化目標,要求到2025年工業余熱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熱泵技術覆蓋率擴大30%。據悉,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有關政策,旨在通過提供設備投資30%的專項補貼,加強能效技術與能效管理革新,全面提升重點用能工藝設備效率和全鏈條綜合能效,積極推進工業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綠色化。
論壇現場發布的《工業熱泵技術應用白皮書》顯示,國內食品加工、生物發酵、工業化工等行業的80-150℃中低溫余熱場景存在巨大開發潛力,采用第四代非共沸工質的高溫熱泵系統可使COP值突破5.0,較傳統蒸汽壓縮系統節能30%以上。
中科基業低碳技術中心發起成立的“工業熱能系統優化創新聯盟”將啟動首批20個示范工程,旨在加速工業熱能的熱泵等新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的應用推廣。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也是機遇與挑戰共舞之年。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國家“雙碳”目標已進入攻堅期,工業節能降耗跨領域協作與技術迭代,以科技創新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促進工業資源協同利用,著力提升工業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工業領域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